8月25日,四川成都,主题为“双碳新时代,转型新机遇”的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研讨会,气氛热烈。
据了解,这场研讨会由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、省环境保护政策法制研究会、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、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联合举办,吸引了来自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、重点企业、行业协会的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。
发布全国首份碳资产生态创新行动倡议
随着碳约束环境的强化和碳定价机制的完善,“排放有成本”“低碳得收益”“减排获资产”获得越来越多共识。研讨会上,来自22个单位的专家联合发布全国首份碳资产生态创新行动倡议——《四川省碳资产提升创新行动倡议》(以下简称《倡议》),从树立碳资产理念意识、创新碳排放治理模式、增强碳资产管理能力、提升碳减排服务水平、促进碳普惠社会参与方面提出30条具体倡议。碳定价时代,碳资产既是‘无形’的,更是‘有形’的;认识、开发和盘活碳资产,不仅需要企业的积极行动,更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推动。
因地制宜开启降碳新征程
“工业是节能降碳的战略重点。”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高级顾问张邦绪表示,未来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“相对约束”,到碳排放总量的“绝对约束”。在他看来,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急不得,也慢不得,应分阶段合理有序推进,不能搞运动式减碳。同时,要开发高性能、轻量化、长寿命、近终形、可循环等绿色低碳产品。
“光伏行业带来零碳电力,助力全社会实现碳中和,但光伏产品消耗大量电能,受能耗‘双控’管控影响较大。”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经理汪军建议优化指标配置,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,允许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。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伟起则认为,在大力推动节能降耗、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,也需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。
资金、科技、人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。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江霞建议,发挥四川可再生能源占比高和生物质资源优势,加强资源碳中和技术集成攻关,实现从化石资源原料体系向生物质可再生原料体系的转变,形成四川特色的资源碳中和模式,同时加强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。